Skip to content

受访学者: 若要实现减排目标 国人生活方式要大改变

应对气候变化对新加坡带来的影响,不仅需要上至政府层面的统筹,保护沿海地区不被升高的海平面侵蚀,也需要下至每位国人,更自觉地改变原有生活方式,选择亲环境的产品与服务。

环境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张佩兴说,要达成减排目标,离不开国人参与,国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留下环境足迹。2050年看似遥远,但采取气候行动的窗口期正迅速缩小。


我国的长期减排承诺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政府立下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30年峰值减半的目标,意味着国人的生活方式也要相应作出更大改变。

受访专家表示,这可能是改用环保车辆出行、搭乘公共交通,或是摒弃过度消费的习惯,更自觉地选择低碳产品与服务。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前天宣布,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每年6500万公吨的顶峰水平后逐步下降,并争取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零排放。

新加坡环境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张佩兴告诉《联合早报》,要达成目标,离不开国人参与。

“消费者生活方式上的选择是打造更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核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留下环境足迹。2050年看似遥远,但采取气候行动的窗口期正迅速缩小。”

她举例,千禧一代已敏锐意识到他们的行动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注重更可持续的食物选择、旅行方式,以及资源消耗情况。而这份意识急需通过教育传达给每位国人。

而要达到零排放,更关键要看占我国排放总量六成的工业领域。长期研究我国气候政策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学院研究员刘砡杏认为,除了从化石能源发电向低碳技术转型,这也可能意味着传统排放大户——石油化工业未来要离开本地,到别国落足。

所谓“零排放”,并非指完全不排放温室气体,而是通过植树造林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补充氧气或移除温室气体的方式,抵消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即便各国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最初的减排承诺,全球平均气温仍将上升3摄氏度,远高于比工业化前水平高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因此要求各国每五年更新一次减排承诺,以更好评估全球整体进度。

截至去年,全球已有超过70个国家制定在2050年前达到零排放的目标,英国更成为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立目标的主要经济体。

这使得新加坡“在本世纪下半叶尽快”实现的速度落后于世界水平。

总理公署属下的全国气候变化秘书处(NCCS)发言人对此回应称,我国地少人多、自然资源缺乏,限制了大规模使用再生能源或核能的可能。

研究科技以更早
过渡到低碳未来

“这些限制使得新加坡难以和其他拥有大量替代能源或森林等碳汇(carbon sinks)资源的国家一样,完成同样的目标。”

发言人说,他们是在综合考虑了我国国情、可持续增长的需要,以及未来科技的潜力后,才提出了符合现实的目标。

但她也表示:“我们将继续研究科技发展如何帮助新加坡更早地过渡到低碳未来。”

刘砡杏则认为,新的目标反映我国在这一课题上取得进步。

“这将向国际社会、企业和人民发出一个更明确的信号,即我们致力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每个人也都须尽自己所能,使新加坡转型为低碳社会”。


Source: Zaobao

Contact us

与我们联络

Please include your phone number in the message 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a call back from us. Thank you.

如果您希望我们回电,请在留言处留下您的联络方式。谢谢!

期刊 Publications

点击下面的链接阅读我们的杂志。

Click on the image below to read our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