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廊岛 市区—东海岸 西北岸 公用局拟2030年前完成制定三高危区海岸保护计划

为深入了解海平面上升对我国带来的冲击,公用事业局今年将开始对裕廊岛和市区—东海岸的海岸线展开研究。

在裕廊岛和市区—东海岸之后,当局也会研究包含双溪加株和林厝港的西北岸的防护,目标是在2030年完成这三个高危地区的海岸保护计划的制定。

此外,公用局还将开发一个模拟系统,分析极端海平面和强降雨导致的内陆洪水对我国的影响,以便全面评估内陆和沿海洪水风险。

开发一套洪水模拟系统评估沿海基础设施有效性

作为全国海岸保护机构,公用局在考虑了洪水所带来的潜在危害、该地区资产(如机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重要性,以及该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等因素后,决定将裕廊岛和市区—东海岸列为首要保护的沿岸区域,并会在未来数月先对市区—东海岸研究进行招标,借鉴专家意见与国际做法,设定适合的防护措施,并配合现有的发展总蓝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一些可能的设施包括防波堤、土堤、建造圩田,以及红树林等自然防护,并与休闲设施建在同一处,节省土地资源。研究预计需时四年完成。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永续部开支预算时宣布,公用局今年将开发一套海岸内陆洪水模拟系统(Coastal-Inland Flood Model),应对沿岸和内陆的洪水风险。

“这个计算模型将模拟洪水风险事件,评估沿海基础设施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有效性。这将使公用局具备规划和实施适应性措施的能力。”

傅海燕说,公用局过去10年已花费近20亿元改善我国沟渠系统,未来五年将再投入13.6亿元。今年会启动10项相关工程,地点包括实里达北连路、实龙岗2道与实龙岗3道等。

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平均气温自1950年代起已上升接近一摄氏度,这一方面是因为全球气候暖化,而城市热岛效应也是原因之一。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高楼林立,挡住自然风,加上工厂、汽车、冷气机等散发的热能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造成城市气温高于周边地区。

永续部与市区重建局自2019年起,通过三管齐下的策略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这包括通过部署全岛范围的气候传感器网络来收集数据,更好地了解热岛效应;对热岛效应进行研究和建模,模拟市区气候;以及与业界和公众合作实施缓解热岛效应行动计划,例如增加市区绿化、试用降温材料降低建筑温度和减少人为产生的热量。



来源:联合早报

报告:化石燃料污染空气 导致全球每天损失111亿元

环境保护组织周三(2月12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每天因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空气污染而损失80亿美元(约111亿新元),占日生产商品和服务总价值的3%以上。这主要是因为空气污染导致人们病倒,无法工作并需要医疗服务。

据这份由设在雅加达的绿色和平东南亚分部撰写的报告,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的空气污染,每年导致约450万人死亡,是死于道路交通意外的三倍多。

这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相近。根据世卫组织,全球每年有420万人因近地面的空气污染而丧命,他们的死因多半是心脏病、中风、肺癌和孩童急性呼吸道感染。

报告估计,燃烧化石燃料与及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每年使全球蒙受约2.9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其中,美国、中国和印度付出的代价最大,分别为9000亿、6000亿和1500亿美元。

这是首度有研究针对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空污以及相关损失作出评估。报告指出,空气污染会提高患中风、哮喘和肺癌等疾病的风险,全球劳动队伍每年因吸入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物而总计缺勤约18亿天,相关经济损失约为1010亿美元。



来源:联合早报

再循环应是环保最后方案

年关将至,弃旧迎新,垃圾量激增给地球增加重担;而回收再循环亦会耗费资源,绝非长远之计。

慈济环保组志工受访解释慈济的环保原则,包括不再回收塑料的原因,希望更多人在大扫除时别急着把东西丢掉或放进回收箱。在五大环保概念中,人们最常做的再循环(recycle)其实应该是最后的方案。

Continue reading

全球深海1400万吨微塑料 是海面塑料污染物两倍以上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机构已完成世界第一个评估全球海底微塑料污染总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深海中约有1400万吨该类污染物,预计是海洋表面塑料污染总量的两倍以上。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海洋科学前沿》杂志上。

该研究负责人巴雷特介绍,进入海洋的塑料污染物会分解,最终形成微塑料。“我们的研究对海底有多少微塑料进行了第一个全球性评估。结果表明,即使深海也容易受到塑料污染问题的影响。微塑料确实正在沉入海底。”

 

此次记录微塑料量 比以前记录量高25倍

此次研究中,澳洲研究人员使用潜水机器人在多个地点采集样本,潜水深度达3000米,采集范围最远处距该国南部的南澳州海岸380公里。他们发现,此次记录的微塑料量比以前深海研究记录量高25倍。研究人员将此次采样所获的深海微塑料密度按比例放大到全球海洋,估算出了全球海底微塑料总量。

该研究参与者哈迪斯蒂说,此次在偏远的深海发现高聚集的微塑料令人惊讶。研究发现,深海就像一个汇聚微塑料的“水槽”,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塑料污染的有效方案。

该公报介绍,尽管人们越来越关注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但每年仍有数百万吨塑料污染进入海洋环境,并且其数量在未来几年还会增加。

哈迪斯蒂建议,每个人都可以减少海洋塑料污染,比如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物品,支持回收和废物处理行业等。各行业和社区须共同努力,从而显著减少在海滩和海洋中的垃圾数量。

来源: 联合早报 / 文献原文

希望提升国人环保意识 报业控股基金会办可持续课题展览系列

气候变化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新加坡报业控股基金会举办以可持续性为主题的展览系列,希望提升国人对坏境保护的意识。

展览系列分成六个项目,以不同的可持续发展主题切入。首先推出的项目名为“What A Waste!”(意思是“真浪费”),于本月7日至28日在滨海堤坝的新加坡资源永续展览馆(Sustainable Singapore Gallery)举行,对外开放,入场免费。

新加坡报业控股基金会(SPH Foundation)日前发出文告宣布此消息。

这个展览系列将为该基金会与社会企业Terra SG合作的教育外展计划掀开序幕。

展览内容通过呈现《海峡时报》气候变化小组所报道的新闻与特稿,向公众宣导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

目前展出的项目,将会解释全球废物对地球的影响,以及适当的废物管理及回收的重要性。

无法亲临现场参观展览的公众,可上网https://www.terra.sg/news-sph观看虚拟展。

系列的其他项目将涵盖食品及水源安全、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与海洋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全球暖化与自然灾害,以及社群所发起的项目与儿童和青年倡导者所扮演的角色。

报业控股基金会和Terra SG外展计划中的另一项目是学前可持续性计划。

通过讲故事、有趣的活动和“升级再造”(upcycling)手工班,吸引年幼儿童提高对可持续性的认识,让他们成为年轻的“绿色”冠军,传播环境保护意识。

该计划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全岛的20家幼儿园开展,旨在提高年轻一代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