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胜町,慈祥之手创建的「零垃圾之城」

KAMI01COV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小镇,居民只有1700多人,65岁老人占比超过一半。这里不像繁华的大都市,没有所谓先进的技术,却凭借一群可爱老人的巨大热情和努力,用15年的时间,几乎实现了零垃圾,它就是被称为「零垃圾之城」的上胜町。

奇迹背后的秘诀便是将回收垃圾做到极致!

十几年前,上胜町主要以林业和种植桔子为主,随着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木材的进口需求量急增。因此,上胜町木材的销量受到了极大排挤。造化弄人,1981年的一场罕见寒流,又使得上胜町的桔树遭受毁灭性打击。从此,小镇仿佛失去了活力,人口大量外流,渐渐地,只剩下大多数的老人。

那时,人们没有什么垃圾回收的概念,处理方式无非是烧掉垃圾或者丢弃到荒山野林。城镇经济的发展,也使污染越为严重,当地的环境开始恶化,居民也逐渐意识到粗暴的垃圾处理方式会带来一系列的污染问题,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于是他们决定,采取行动!

KAMI02

2003年,政府提出「零垃圾宣言」,并开始推行严格的资源回收计划,立志要在2020年让所有需要掩埋或焚化的垃圾归零。在政府的号召下,小镇全部的居民都参与到「零垃圾」运动中。这一坚持,就是15年。

KAMI03

总所周知,日本垃圾分类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像东京这样的大都市,通常将垃圾分为5~10种。而上胜町的垃圾分类比起东京等大城市,更加细致。竟然分至45个小类。瓶盖,纸盒,纸板,报纸,传单,杂志,铝罐,钢罐,喷漆瓶,可回收塑料瓶……

KAMI04

每一类垃圾的回收下还有细分:袜子,如果仅剩一只就被划分为可燃物,如果是一双,并且「没破洞」,则属于旧衣物;领带要在洗过晾干后才能扔掉;没用完的口红属于可燃物,但废弃的口红管则被划分到「小金属物」一类。同样是瓶子,装酱油和食用油的塑料瓶,必须和装矿泉水或绿茶饮料的聚酯瓶分开。玻璃瓶必须去掉瓶盖,有色的瓶子和透明的瓶子要分开放。这里的每个回收箱也会画上不同种类的插画,并标注上实施回收后将获得的收益。

KAMI05

慢慢地,垃圾回收变成了一套高效的流水线作业。有的垃圾开始直接回到市场,如干电池、荧光灯泡运送到北海道加工处理;塑料瓶子送往冈山县,钢铝金属送到广岛,塑料用品运往九州岛。有的则经过再利用,制成衣物、玩具或是首饰。小镇上还有一个零废弃学院,是一个专业培训和宣传垃圾分类的学校,也会举行许多宣传零浪费、零垃圾的活动。

KAMI06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当地一位超市的老板Takuya Takeichi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刚开始可能会很痛苦,但大家能够确实看到环境的改善,同时我们的身体也变得健康起来。」

说到这里,故事还没有结束。相比垃圾分类,更令人惊奇的是,小镇居民把垃圾回收利,真正做到了极致!这些成果,不仅令人赞叹,甚至有些羡慕。比如,小镇设有一家店铺,居民可以在此免费交换闲置的旧物。镇上还有一座标志性建筑,是由回收的废料建成的零垃圾酿酒厂。里面的餐厅,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吊灯,也是由废弃瓶子做成的。

KAMI07

因为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空气几乎无污染,这种独特的生活环境,再配合当地的温泉,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上胜町的温泉宾馆靠燃烧生物燃料来供暖,每年可以节省约8万美元。最重要的,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KAMI08

正是人们的坚持和努力,使得上胜町环境越来越好,水源干净,空气清新。大自然对于他们也变得慷慨,回馈给居民一项宝贵的财富:叶子!

日本料理文化中,对于视觉的美感极为重视,会应四季时序点缀不同的花和叶。上胜町的叶子,自然而然受到世界各地的日本料理餐馆的欢迎。

KAMI09

上胜町有一家名叫「彩株式会社」的公司,专门为高级料理店提供用来装饰的鲜花绿叶,而员工全是上胜町的老人。采摘树叶非常适合老年人从事。而他们也报以极大的热情,用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甚至建立了专门的树叶档案,对树叶的采摘最佳时间、形状大小的筛选方法、清洗方法都详细的记录。这些倾注心血的树叶,最终被售卖至日本各地,甚至出口到北美和欧洲的酒店和餐厅。为这些老人每年带来了近1000万日元,相当于12万元新币收入。

上胜町老人们的故事在2012年被搬上了大银幕,由御法川修导演拍摄成电影《多彩人生》。

KAMI10

这就是上胜町的故事,那里的居民至今一直践行着三原则:

把垃圾扔进山里,就是犯罪。
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位置的珍宝。
分类越细,可再生的资源就越多。

上胜町的传奇,也许是不可复制的。但却给了我们太多的启迪。我们能不能从旧的生活方式中寻找到一个突破,使生存环境变得更美好,而不是满足现状,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得过且过,也对人生价值进行反思。我们的心态不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同老去,不应该失去进取之心和发现美好的灵性,以及创造美好的热情。而是更积极、更主动地将心中对美好的诉求付诸于行动。

KAMI11